爱因斯坦、比尔·盖茨读大学考第几名?
选稿:上官贤 来源:东方网 作者:杨德广 2006年4月11日 09:25
人文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,一个人的成功和成才取决定因素的不仅是知识,而是全面素质。即品德、知识、能力、身心健康等缺一不可。为什么世界上会出现“第10名效应”?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。有学者研究,从爱因斯坦到比尔?盖茨,大凡成名、成家、成大器的人物,在学校读书时几乎都不是第一、二名,而是第10名左右,第10名之后。究其原因有四。
一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知识面狭窄,因为他们只抱着课本不放,很少阅读课外书籍、报刊杂志,知识面狭窄,走上工作岗位以后,仅有的课本知识不久后大多数都忘了,而又缺乏自学能力,很难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。因为在工作实践中,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,很强的自学能力。而第10名左右的学生,平时读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书,包括古今中外、天文地理、人物传记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等,知识广博。现代社会需要复合性知识的人才,第10名效应的学生适应了这一需要,博才取胜,历来如此。我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,他读中学、读大学时,学习成绩平平,大多数课程考试分数七、八十分左右,但他从不去追求高分,他说,我要得八、九十分也可以,再花一倍时间,要得第一、二名也可以,再花两倍的时间。然而他把这一倍、两倍的时间用在课外阅读、人文修养方面,扩大了知识面,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现在的中学生中不少人阅读面很狭窄,他们连中国的四大名著,以及一些世界名著也没看过,一则是“应试教育”导致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时间,二则有点闲暇时间便沉浸在网吧和游戏机中,长此以往,缺乏人文修养、知识面狭窄,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。
二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是缺乏个性的人。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,放弃了其它活动,个性、专特长未能充分发展。在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压力下,只顾学习、作业、考试,一头钻在书本里、书房里,导致社会活动能力不强,人际交往能力不强,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就难以应付复杂的环境,适应能力较差,也就很难成功成才。不追求第一、二名的学生,尽管考试时只有10几名,但他们平时花了很多时间,积极参加文娱、体育活动、社会活动、社会工作,各方面得到了锻炼,许多人多才多艺,组织活动能力强,善于与人交往。因此,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,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,能较快地打开工作局面,为成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如有所师范院校四年级学生到中学去实习,有位学生在校时学习成绩很好,总是第一、第二名,但到中学实习适应不了。因为她除了会读书外,别无专长,社交能力、组织能力很差,上课时控班能力不行。学生一闹,她就没有办法了,学生再闹,她就哭起来了。中学生不相信眼泪,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还有一名学生,在校时学习成绩一般,但他体育也行,文艺也行,人际关系也行,他带的一个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差的,仅一个月,他把这个班带好了,课堂纪律也好了。校长很惊奇,别人一年也带不好,你怎么一个月就带好了,一了解,因为他平时和班上足球队同学一起踢足球,感情很好。而每次上课时最吵的一些学生正是爱踢足球的小朋友,由于在足球场上建立的友谊,给他一点“面子”,没有人吵闹。他在学生中威信很高,佩服他知识面广,因为他对球星、歌星都很熟悉。有一次学生问他:老师,马拉多纳是谁你知道吗?他说知道,还说了很多马拉多纳的故事,学生很佩服他。上一个班主任就不知道,同学们说马拉多纳,她还很生气地说,“你们谁在骂人。”有一次在踢足球时,他偶尔地表扬了一个学生,脑子很灵,球踢得好。这个学生很高兴,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表扬过他,总说他脑子笨。他回家后兴奋地对妈妈说:今天老师表扬我,说我脑子很灵。她妈妈因势利导地说,我早讲你脑子灵嘛,你学习不卖力,卖力的话肯定能学好。从此这个学生学习就努力了,成绩也上去了。这就是罗塔尔效应吧。
三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身体不够健康。平时他们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很少参加体育活动,将来工作后,体弱多病,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。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人的脑子也不够健康,不够灵活。俗话说,“学习尖子有脑伤,体育尖子有体伤”。不无道理。有些第一、二名的学生靠吃补药、保健品增强记忆力,靠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,成为“尖子”学生,久而久之会损害大脑。所以“尖子”学生可以考出最好的成绩,但不少人有脑伤,缺乏灵活性。如同有些“尖子”运动员,可以创造出最好成绩,但不少人有体伤,不是真正健康的人,因为他们只是盯住一个项目训练,有的人靠吃药、吃激素刺激和保持强健身体,这只是暂时的。而第10名效应的学生平时喜爱运动,参加各种活动也多,身体好,头脑也灵活,工作后能承担繁重、复杂的任务。走上工作岗位后,如果身体不好,经常生病,即使再有才能也无法施展,更不可持续地学习、工作。不可能功成名就。身体基础打好了,后劲足了,就能可持续发展。
四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心理不健康,名利思想严重,经不起挫折、失败。(我这里讲的是“追求”,“非我莫属”)如果考不到第一、二名,就情绪低落,没精打采,生气、睹气、嫉妒等不健康心理迸发出来,甚至想去自杀。有一个四川状元,考到上海一名牌大学,他从小学到中学,成绩都是第一、二名,到了大学还想第一、二名,但名牌大学是强手如林,精英荟萃。如果每次考试他都是10多名、20名,为此非常苦恼,他要立志成为爱因斯坦,平时同学们不叫他小张,而叫他“老爱”,老爱学习很刻苦,但考试考不好,后来每次考试就担心、恐惧、怯场,大二下学期患精神分裂症,退学回家,“英年早退”。其实他没有研究过爱因斯坦,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并不好,第一次考大学没考取。而第10名左右的人不在乎名次,一次不行下次再重新开始,有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,承受能力强。一个人走上社会后,不可能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天空,而总要遇到乌云和暴风雨;也不可能到处都是鲜花盛开的大道,而总要遇到泥潭和障碍物,如果没有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就难以适应,更难以成功和成才。
由此可见,要促使人才健康成长,必须注意提高全面素质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,较强的能力,包括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。
爱因斯坦和比尔?盖茨都是属于第10名效应的人。他们在读书时期,成绩并不好,但为什么成为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企业家,取决定作用的是全面素质和人文素养。
爱因斯坦青少年时代经历十分坎坷。他幼儿时期发育迟缓,三岁才会说话,被保姆称作“讨厌的祖宗”;童年时期谈不上聪明伶利,也不合群,被同学送了个外号叫“老实头”;中学时期还是没有显示出什么天赋,一位希腊文教师对他说:“你将来干什么都无所谓,但肯定一事无成。”中学没有上完就被开除,他索性放弃德国国籍,到自由的瑞士去生活,幸而有开明的母亲仍然对他充满理解和信任。第一次考大学落榜,因为不适应死记硬背的教育,在补习了一年瑞士高中课程后,才考上了瑞士联邦工业大学。由于他叛逆的天性和独立独行的性格,大学毕业后,没有一位教授愿意接纳他为助教。所以,大学毕业后他失业两年,靠代课和做家教度日,直到1902年6月才在瑞士伯尔尼联邦专利局找到了一个“学非所用”的三级专利员职业。这就是他在成为科学大师之前的历程。他靠的是对科学的执著追求,顽强的毅力,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,创立了相对论,发动了那场扭转乾坤的物理学革命,成为世界级科学大师。
爱因斯坦有句名言:“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: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,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,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”,“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,通过专业教育,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,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,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,那是最根本的,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,否则他——连同他的专业知识——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,而不象一个和谐的人。”这段精辟的论述,反映人文教育、人文素养的极端重要性。爱因斯坦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和谐的人。
比尔·盖茨1955年10月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普通家庭里。1975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,从来不追求第一、二名,但他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,有一次他运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了一种软件,赚了不少钱,被视为违反校规,受到学校严厉批评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好友艾伦带给他一本1975年1月的《大众电子学》杂志,上面有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深深吸引了他,在艾伦的鼓动下,盖茨于1977年毅然退学,与艾伦一起建立了微软公司,专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,经过20多年的奋斗,1999年拥有个人资产900多亿美元。比尔?盖茨的成功靠知识,靠胆量,更靠人文精神、人文素质。这一结论可以从“比尔?盖茨的成功法则”中得到印证。
比尔·盖茨的成功法则有11条。
1、适应生活。生活是不公平的,要去适应它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足。
2、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。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。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。
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,自负是愚蠢的。
3、别希望不劳而获。成功不会自动降临,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,要分解目标,循序渐进,坚持到底。
4、习惯律己。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。
5、不要忽视小事。烙牛内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。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可有不同的定义,他们称它为机遇。
平凡成就大事业。
6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。如果你陷入困境,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,所以不要尖声抱怨,要从中吸取教训。
7、事事自己动手。不要总靠别人活着,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。
8、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。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,机遇往往就那么一次,也许你“没有机会”,但可以创造。
9、时间,在你手中。生活不分学期,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,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。自己找时间做吧,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。
10、做该做的事。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。
11、善待身边的人。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,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。
2005年比尔·盖茨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,宣布将“捐出所有个人财产奉献给社会,而不留给子孙。至今已捐出总价值的40%的财富用于公益事业,被誉为全球第一慈善家。有一次在飞机上,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他,问了三个问题: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?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?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?盖茨说: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;而对一位四十岁的男人而言,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的只有初恋;至于第三个问题,“恕我直言,是行善”。1993年秋天,比尔?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到非洲旅游,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了盖茨心灵的震颤,回国后他马上建立了基金会,开展慈善活动,正是从那时起,盖茨抓住了“最需要抓住”的“行善”。不久前,盖茨在庆祝他父亲80岁生日时,捐出了3300万美元设立“威廉?H?盖茨公共服务立法奖学金”,专门用于帮助致力于公共服务事业的法律专业学生,作为送给父亲的特殊礼物。
正是这种精神境界促进了盖茨的成功!
人文教育就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,一个人的成功和成才取决定因素的不仅是知识,而是全面素质。即品德、知识、能力、身心健康等缺一不可。为什么世界上会出现“第10名效应”?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。有学者研究,从爱因斯坦到比尔?盖茨,大凡成名、成家、成大器的人物,在学校读书时几乎都不是第一、二名,而是第10名左右,第10名之后。究其原因有四。
一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知识面狭窄,因为他们只抱着课本不放,很少阅读课外书籍、报刊杂志,知识面狭窄,走上工作岗位以后,仅有的课本知识不久后大多数都忘了,而又缺乏自学能力,很难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。因为在工作实践中,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,很强的自学能力。而第10名左右的学生,平时读了许多课本以外的书,包括古今中外、天文地理、人物传记、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等,知识广博。现代社会需要复合性知识的人才,第10名效应的学生适应了这一需要,博才取胜,历来如此。我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,他读中学、读大学时,学习成绩平平,大多数课程考试分数七、八十分左右,但他从不去追求高分,他说,我要得八、九十分也可以,再花一倍时间,要得第一、二名也可以,再花两倍的时间。然而他把这一倍、两倍的时间用在课外阅读、人文修养方面,扩大了知识面,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现在的中学生中不少人阅读面很狭窄,他们连中国的四大名著,以及一些世界名著也没看过,一则是“应试教育”导致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时间,二则有点闲暇时间便沉浸在网吧和游戏机中,长此以往,缺乏人文修养、知识面狭窄,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。
二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是缺乏个性的人。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,放弃了其它活动,个性、专特长未能充分发展。在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压力下,只顾学习、作业、考试,一头钻在书本里、书房里,导致社会活动能力不强,人际交往能力不强,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就难以应付复杂的环境,适应能力较差,也就很难成功成才。不追求第一、二名的学生,尽管考试时只有10几名,但他们平时花了很多时间,积极参加文娱、体育活动、社会活动、社会工作,各方面得到了锻炼,许多人多才多艺,组织活动能力强,善于与人交往。因此,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后,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,能较快地打开工作局面,为成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如有所师范院校四年级学生到中学去实习,有位学生在校时学习成绩很好,总是第一、第二名,但到中学实习适应不了。因为她除了会读书外,别无专长,社交能力、组织能力很差,上课时控班能力不行。学生一闹,她就没有办法了,学生再闹,她就哭起来了。中学生不相信眼泪,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还有一名学生,在校时学习成绩一般,但他体育也行,文艺也行,人际关系也行,他带的一个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差的,仅一个月,他把这个班带好了,课堂纪律也好了。校长很惊奇,别人一年也带不好,你怎么一个月就带好了,一了解,因为他平时和班上足球队同学一起踢足球,感情很好。而每次上课时最吵的一些学生正是爱踢足球的小朋友,由于在足球场上建立的友谊,给他一点“面子”,没有人吵闹。他在学生中威信很高,佩服他知识面广,因为他对球星、歌星都很熟悉。有一次学生问他:老师,马拉多纳是谁你知道吗?他说知道,还说了很多马拉多纳的故事,学生很佩服他。上一个班主任就不知道,同学们说马拉多纳,她还很生气地说,“你们谁在骂人。”有一次在踢足球时,他偶尔地表扬了一个学生,脑子很灵,球踢得好。这个学生很高兴,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表扬过他,总说他脑子笨。他回家后兴奋地对妈妈说:今天老师表扬我,说我脑子很灵。她妈妈因势利导地说,我早讲你脑子灵嘛,你学习不卖力,卖力的话肯定能学好。从此这个学生学习就努力了,成绩也上去了。这就是罗塔尔效应吧。
三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,身体不够健康。平时他们把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很少参加体育活动,将来工作后,体弱多病,胜任不了繁重的工作。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人的脑子也不够健康,不够灵活。俗话说,“学习尖子有脑伤,体育尖子有体伤”。不无道理。有些第一、二名的学生靠吃补药、保健品增强记忆力,靠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,成为“尖子”学生,久而久之会损害大脑。所以“尖子”学生可以考出最好的成绩,但不少人有脑伤,缺乏灵活性。如同有些“尖子”运动员,可以创造出最好成绩,但不少人有体伤,不是真正健康的人,因为他们只是盯住一个项目训练,有的人靠吃药、吃激素刺激和保持强健身体,这只是暂时的。而第10名效应的学生平时喜爱运动,参加各种活动也多,身体好,头脑也灵活,工作后能承担繁重、复杂的任务。走上工作岗位后,如果身体不好,经常生病,即使再有才能也无法施展,更不可持续地学习、工作。不可能功成名就。身体基础打好了,后劲足了,就能可持续发展。
四是追求第一、二名的人心理不健康,名利思想严重,经不起挫折、失败。(我这里讲的是“追求”,“非我莫属”)如果考不到第一、二名,就情绪低落,没精打采,生气、睹气、嫉妒等不健康心理迸发出来,甚至想去自杀。有一个四川状元,考到上海一名牌大学,他从小学到中学,成绩都是第一、二名,到了大学还想第一、二名,但名牌大学是强手如林,精英荟萃。如果每次考试他都是10多名、20名,为此非常苦恼,他要立志成为爱因斯坦,平时同学们不叫他小张,而叫他“老爱”,老爱学习很刻苦,但考试考不好,后来每次考试就担心、恐惧、怯场,大二下学期患精神分裂症,退学回家,“英年早退”。其实他没有研究过爱因斯坦,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并不好,第一次考大学没考取。而第10名左右的人不在乎名次,一次不行下次再重新开始,有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,承受能力强。一个人走上社会后,不可能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天空,而总要遇到乌云和暴风雨;也不可能到处都是鲜花盛开的大道,而总要遇到泥潭和障碍物,如果没有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就难以适应,更难以成功和成才。
由此可见,要促使人才健康成长,必须注意提高全面素质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,较强的能力,包括抗干扰、抗挫折能力。
爱因斯坦和比尔?盖茨都是属于第10名效应的人。他们在读书时期,成绩并不好,但为什么成为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企业家,取决定作用的是全面素质和人文素养。
爱因斯坦青少年时代经历十分坎坷。他幼儿时期发育迟缓,三岁才会说话,被保姆称作“讨厌的祖宗”;童年时期谈不上聪明伶利,也不合群,被同学送了个外号叫“老实头”;中学时期还是没有显示出什么天赋,一位希腊文教师对他说:“你将来干什么都无所谓,但肯定一事无成。”中学没有上完就被开除,他索性放弃德国国籍,到自由的瑞士去生活,幸而有开明的母亲仍然对他充满理解和信任。第一次考大学落榜,因为不适应死记硬背的教育,在补习了一年瑞士高中课程后,才考上了瑞士联邦工业大学。由于他叛逆的天性和独立独行的性格,大学毕业后,没有一位教授愿意接纳他为助教。所以,大学毕业后他失业两年,靠代课和做家教度日,直到1902年6月才在瑞士伯尔尼联邦专利局找到了一个“学非所用”的三级专利员职业。这就是他在成为科学大师之前的历程。他靠的是对科学的执著追求,顽强的毅力,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,创立了相对论,发动了那场扭转乾坤的物理学革命,成为世界级科学大师。
爱因斯坦有句名言:“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: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,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,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”,“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,通过专业教育,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,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,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,那是最根本的,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具有鲜明的辨别力,否则他——连同他的专业知识——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,而不象一个和谐的人。”这段精辟的论述,反映人文教育、人文素养的极端重要性。爱因斯坦就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和谐的人。
比尔·盖茨1955年10月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普通家庭里。1975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,从来不追求第一、二名,但他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,有一次他运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了一种软件,赚了不少钱,被视为违反校规,受到学校严厉批评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好友艾伦带给他一本1975年1月的《大众电子学》杂志,上面有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深深吸引了他,在艾伦的鼓动下,盖茨于1977年毅然退学,与艾伦一起建立了微软公司,专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,经过20多年的奋斗,1999年拥有个人资产900多亿美元。比尔?盖茨的成功靠知识,靠胆量,更靠人文精神、人文素质。这一结论可以从“比尔?盖茨的成功法则”中得到印证。
比尔·盖茨的成功法则有11条。
1、适应生活。生活是不公平的,要去适应它。命运掌握在自己手足。
2、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。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。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。
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成功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,自负是愚蠢的。
3、别希望不劳而获。成功不会自动降临,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,要分解目标,循序渐进,坚持到底。
4、习惯律己。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。
5、不要忽视小事。烙牛内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。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可有不同的定义,他们称它为机遇。
平凡成就大事业。
6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。如果你陷入困境,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,所以不要尖声抱怨,要从中吸取教训。
7、事事自己动手。不要总靠别人活着,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。
8、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。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,机遇往往就那么一次,也许你“没有机会”,但可以创造。
9、时间,在你手中。生活不分学期,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,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。自己找时间做吧,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。
10、做该做的事。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。
11、善待身边的人。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,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。
2005年比尔·盖茨在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,宣布将“捐出所有个人财产奉献给社会,而不留给子孙。至今已捐出总价值的40%的财富用于公益事业,被誉为全球第一慈善家。有一次在飞机上,一位意大利记者采访他,问了三个问题: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?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?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?盖茨说: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;而对一位四十岁的男人而言,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的只有初恋;至于第三个问题,“恕我直言,是行善”。1993年秋天,比尔?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到非洲旅游,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了盖茨心灵的震颤,回国后他马上建立了基金会,开展慈善活动,正是从那时起,盖茨抓住了“最需要抓住”的“行善”。不久前,盖茨在庆祝他父亲80岁生日时,捐出了3300万美元设立“威廉?H?盖茨公共服务立法奖学金”,专门用于帮助致力于公共服务事业的法律专业学生,作为送给父亲的特殊礼物。
正是这种精神境界促进了盖茨的成功!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