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D analysis (转载)
2006-04-14 05:54:06
主题: 就这样吧。终于决定了。我还是take了这个fund的工作。为什么呢?还是让我先来列举一些彼此的优缺点。hologram以前的发言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想法。我把她的意见也总结了。当然,从我这样的处境,一定会有bias。所以也希望有同学(用中文)给写一些相反观点的回复?这些意见对我,对其他人应该都是非常有用的。(当然我是比较fund工作和研究性质的大学。和teaching school没有什么好比的。)Academic job的优点(fund的缺点)1. option:在学校呆不下去了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一个industry 工作。反之很难。基本同意。在美国是这样。可是对我来说如果去了香港新加坡,我就不知道如何了。感觉在亚洲干人脉更重要。在香港,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的工资是普通人的无数倍,丢了教职,再找一个相似的工作,可以说比登天还难。就算在美国,这个option也不是那么好使得。假如在学校里面干6年再到industry 找工作,一般人也是35往上了。35岁才开始career好像太晚了。之所以从学校出来,无非是research不好。再加上一点经验也没有,竞争力可想而知。另外industry也不一定喜欢这样的人。和我竞争同样职位的,有好几个这种faculty,公司都没有要。为什么?一,期望工资太高。二,做过教授ego大一些,不好使唤。三,not happy。这种人都是在学校呆不下去才出来的,肯定不happy。当然,如果是拿了tenure在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种最优情况我就不cover了。2. intellectual freedom做教授有更多的freedom,可以主导自己的方向。这样说起来比较轻松。其实不然。我觉得对于60-70%的人来说,并不是如此。对于30-40%(这个数字绝对是高估的)自身的能力强,思维分析问题独特,寻找课题的能力强的人来说,我认为他们是有足够的自由空间。教授也许是个好工作。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,并非如此。根据我的经验,在没有tenure以前的assistent professor其实是没有太多的freedom的。一个论文要2-3年,一般要4个左右,5年,5年半时间对大多数人是非常tough的。现实是大多数人并不指望靠自己单挑搞定。要不就是靠定以前学校的老师,或者是在新学校找co-author。总之基本上count on successful people' thinking and their own hard working, instead of intellectual power of themselves。看看中国人发表的文章就明显了。大部分论文中都是老师提供ideas,中国人做data analysis。处于这样的角色,又有多少freedom可言呢?moreover,这样的人一般拿到tenure了以后也就不热衷research了。所以他们也不需要这个freedom :-) 所以这个freedom window-dressing的成分(或者说水分)还是非常大的。3. 风险比较小这个是对的。但是如果你相信risk-return tradeoff,这个也是最不make sense 的一点。我看这个选择和个人的risk aversion相关很大。idiosyncratic的问题,我就不讨论了。4. 时间灵活,不需要坐班这一点我无话可说,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可以有和老师一样的灵活性。家里一个人做老师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个好事。对我来说这个是最宝贵的东西,可是我要失去了。当然我要努力挣钱,雇人干活,争取减少家里另一半的损失。Academic job的缺点(fund的优点)1. 生活比较乏味。大多数人念完博士已经27,28 到31,32岁了。如果再做教师,好像太平淡些。不仅自己觉得life is not exciting enough,别人也会对你有一定的看法。我是个俗人,还是非常看重别人的意见的。有一个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。Tom Cruise的cocktail。Tom 刚从部队里下来找不到公所就去一个夜校之类的地方上课。课上一个胖教授肆意讽刺学生的business plan stupid。然后小Tom就直接说了局“if you are so good, why do you hide in the school instead of find a real job?”。当然这里面的Tom大概也是不什么特有水平的人,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我还是很在意这样的看法。毕竟世上大多数人是这个水平。学校教授的生活就是研究+教书。这个教书可以大到30%-35%(私立学校),小到10-15%(公立)。但是对于中国教授来说,相对难度就要大一些。我是不喜欢教书了。其实作research德人没有喜欢的。一般都把这个作为deadweight cost认了。hedge fund 一般先从researcher 入手,然后可以管理一些portfolio。最终可以成为portfolio manager。quantitative researcher 和 pm的区别其实比较小。毕竟trade都是computer generate的。在researcher 阶段也比较枯燥一些。但是以后就可以非常exciting 了。2. 除非非常有名,否则upside比较小。在学校前6-7年工资基本不变。如果学校财力不足,summer support 不能一直保证,还有微微下降的可能。对于那些少数能力强,机遇好,拿到tenure的人工资6年以后会升一次,但是也不是特别amazing。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站是拿不到的。第二个工作就会去一个差一些,甚至是差‘二’些的学校。这样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调。对于一个向我这样的人来说(在ph.d.里平均聪明程度),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2年里面收入是“稳中有降”。我觉得这个比较tough。但是在和industry的人聊天,感觉一个比较聪明(good school business ph.d. are on average much smarter than average phds, i swear.),肯干的人,在我未来公司工作,6-7年可以做到工资奖金各25w。对我还说还是非常enticing 的。尤其是公司对未来在香港,中国投资很感兴趣,所以我很有可能参与建立投资港股,甚至是大陆股票的基金。这样的话,life will become really exciting and fun。3. 大多数人对做研究没有天生的兴趣。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,但是经常被忽视。其实对我来说这个也许是最重要的。像我们这种在国内学习经济学,国际经济,国际金融,会计,市场营销的人,其实当初选择这些专业的时候都是打算以后去商界奋斗。说白了,都是对赚钱比较感兴趣,比较注意物质生活的。没有几个人在本科,甚至出国的时候会有将来做教授的打算。把话说明白一些(刻薄一些)。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做研究,为什么不研究数学,物理,化学,医学,生物,而要研究business major?(拿我来说,当年来美国读经济学的ph.d.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好出国。想来美国看看,觉得美国花花世界,机会大把。怎么会想到要面对一个读文献,写program的未来?也许我自己当时太落后了?)之所以读商学院的phd,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学的博士pay的太差,转行投入商学院。然后又因为商学院的教职工资的确很高,拿到tenure以后享受人生的诱惑力比较强大,所以逐渐铁了心要做教授。我也不例外。但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。当我已经对最初的设想死了心时,又把这扇门给我打开。当我接到hedge fund的offer后,冥冥中好像听到我的心对我的脑子说take it, take it! (当时academic job market才刚开始,做教授的梦还没断。)所以,当我最后一个比较中意的美国学校给我说no以后,我其实内心深处不是很失望或者是很沮丧。相反我隐隐约约觉得比较兴奋,这样的话就容易给我的advisor们解释了。(实在是对不住他们。)Anyway,就这样了。很久没有这样敲字了。希望没有浪费读者时间。您要是有什么不满,不平,蔑视之类,请随便发言。冷嘲热讽都没问题。可是千万别骂街。我就是受不了这个。您要是有这个兴趣,我现在就认输了。
主题: 就这样吧。终于决定了。我还是take了这个fund的工作。为什么呢?还是让我先来列举一些彼此的优缺点。hologram以前的发言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想法。我把她的意见也总结了。当然,从我这样的处境,一定会有bias。所以也希望有同学(用中文)给写一些相反观点的回复?这些意见对我,对其他人应该都是非常有用的。(当然我是比较fund工作和研究性质的大学。和teaching school没有什么好比的。)Academic job的优点(fund的缺点)1. option:在学校呆不下去了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一个industry 工作。反之很难。基本同意。在美国是这样。可是对我来说如果去了香港新加坡,我就不知道如何了。感觉在亚洲干人脉更重要。在香港,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的工资是普通人的无数倍,丢了教职,再找一个相似的工作,可以说比登天还难。就算在美国,这个option也不是那么好使得。假如在学校里面干6年再到industry 找工作,一般人也是35往上了。35岁才开始career好像太晚了。之所以从学校出来,无非是research不好。再加上一点经验也没有,竞争力可想而知。另外industry也不一定喜欢这样的人。和我竞争同样职位的,有好几个这种faculty,公司都没有要。为什么?一,期望工资太高。二,做过教授ego大一些,不好使唤。三,not happy。这种人都是在学校呆不下去才出来的,肯定不happy。当然,如果是拿了tenure在出来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种最优情况我就不cover了。2. intellectual freedom做教授有更多的freedom,可以主导自己的方向。这样说起来比较轻松。其实不然。我觉得对于60-70%的人来说,并不是如此。对于30-40%(这个数字绝对是高估的)自身的能力强,思维分析问题独特,寻找课题的能力强的人来说,我认为他们是有足够的自由空间。教授也许是个好工作。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,并非如此。根据我的经验,在没有tenure以前的assistent professor其实是没有太多的freedom的。一个论文要2-3年,一般要4个左右,5年,5年半时间对大多数人是非常tough的。现实是大多数人并不指望靠自己单挑搞定。要不就是靠定以前学校的老师,或者是在新学校找co-author。总之基本上count on successful people' thinking and their own hard working, instead of intellectual power of themselves。看看中国人发表的文章就明显了。大部分论文中都是老师提供ideas,中国人做data analysis。处于这样的角色,又有多少freedom可言呢?moreover,这样的人一般拿到tenure了以后也就不热衷research了。所以他们也不需要这个freedom :-) 所以这个freedom window-dressing的成分(或者说水分)还是非常大的。3. 风险比较小这个是对的。但是如果你相信risk-return tradeoff,这个也是最不make sense 的一点。我看这个选择和个人的risk aversion相关很大。idiosyncratic的问题,我就不讨论了。4. 时间灵活,不需要坐班这一点我无话可说,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可以有和老师一样的灵活性。家里一个人做老师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个好事。对我来说这个是最宝贵的东西,可是我要失去了。当然我要努力挣钱,雇人干活,争取减少家里另一半的损失。Academic job的缺点(fund的优点)1. 生活比较乏味。大多数人念完博士已经27,28 到31,32岁了。如果再做教师,好像太平淡些。不仅自己觉得life is not exciting enough,别人也会对你有一定的看法。我是个俗人,还是非常看重别人的意见的。有一个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。Tom Cruise的cocktail。Tom 刚从部队里下来找不到公所就去一个夜校之类的地方上课。课上一个胖教授肆意讽刺学生的business plan stupid。然后小Tom就直接说了局“if you are so good, why do you hide in the school instead of find a real job?”。当然这里面的Tom大概也是不什么特有水平的人,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我还是很在意这样的看法。毕竟世上大多数人是这个水平。学校教授的生活就是研究+教书。这个教书可以大到30%-35%(私立学校),小到10-15%(公立)。但是对于中国教授来说,相对难度就要大一些。我是不喜欢教书了。其实作research德人没有喜欢的。一般都把这个作为deadweight cost认了。hedge fund 一般先从researcher 入手,然后可以管理一些portfolio。最终可以成为portfolio manager。quantitative researcher 和 pm的区别其实比较小。毕竟trade都是computer generate的。在researcher 阶段也比较枯燥一些。但是以后就可以非常exciting 了。2. 除非非常有名,否则upside比较小。在学校前6-7年工资基本不变。如果学校财力不足,summer support 不能一直保证,还有微微下降的可能。对于那些少数能力强,机遇好,拿到tenure的人工资6年以后会升一次,但是也不是特别amazing。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站是拿不到的。第二个工作就会去一个差一些,甚至是差‘二’些的学校。这样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调。对于一个向我这样的人来说(在ph.d.里平均聪明程度),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2年里面收入是“稳中有降”。我觉得这个比较tough。但是在和industry的人聊天,感觉一个比较聪明(good school business ph.d. are on average much smarter than average phds, i swear.),肯干的人,在我未来公司工作,6-7年可以做到工资奖金各25w。对我还说还是非常enticing 的。尤其是公司对未来在香港,中国投资很感兴趣,所以我很有可能参与建立投资港股,甚至是大陆股票的基金。这样的话,life will become really exciting and fun。3. 大多数人对做研究没有天生的兴趣。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,但是经常被忽视。其实对我来说这个也许是最重要的。像我们这种在国内学习经济学,国际经济,国际金融,会计,市场营销的人,其实当初选择这些专业的时候都是打算以后去商界奋斗。说白了,都是对赚钱比较感兴趣,比较注意物质生活的。没有几个人在本科,甚至出国的时候会有将来做教授的打算。把话说明白一些(刻薄一些)。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做研究,为什么不研究数学,物理,化学,医学,生物,而要研究business major?(拿我来说,当年来美国读经济学的ph.d.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好出国。想来美国看看,觉得美国花花世界,机会大把。怎么会想到要面对一个读文献,写program的未来?也许我自己当时太落后了?)之所以读商学院的phd,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学的博士pay的太差,转行投入商学院。然后又因为商学院的教职工资的确很高,拿到tenure以后享受人生的诱惑力比较强大,所以逐渐铁了心要做教授。我也不例外。但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。当我已经对最初的设想死了心时,又把这扇门给我打开。当我接到hedge fund的offer后,冥冥中好像听到我的心对我的脑子说take it, take it! (当时academic job market才刚开始,做教授的梦还没断。)所以,当我最后一个比较中意的美国学校给我说no以后,我其实内心深处不是很失望或者是很沮丧。相反我隐隐约约觉得比较兴奋,这样的话就容易给我的advisor们解释了。(实在是对不住他们。)Anyway,就这样了。很久没有这样敲字了。希望没有浪费读者时间。您要是有什么不满,不平,蔑视之类,请随便发言。冷嘲热讽都没问题。可是千万别骂街。我就是受不了这个。您要是有这个兴趣,我现在就认输了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